食品加工保鲜块冰机的清洁需围绕食品安全、设备性能、操作规范三大核心展开,涵盖日常清洁、深度清洁、消毒杀菌、部件维护及水质管理五大环节,具体要求如下:
外部清洁
频率:每次使用后或每日营业结束后进行。
操作:
使用柔软湿布擦拭机器外壳、控制面板、进风口和出风口,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(如漂白剂、强酸强碱),防止损伤涂层。
清洁时注意避开通风口和电子元件,防止短路。
目的:防止灰尘积累影响散热,保持设备外观整洁。
储冰区清洁
频率:每次取冰后或每日营业结束后进行。
操作:
清空储冰仓内的冰块,用中性洗涤剂(如洗碗剂)和温水清洗储冰仓内壁、冰铲等配件。
冲洗干净后晾干,避免残留水分滋生细菌。
冰铲需单独存放,避免交叉污染。
目的:防止冰块受到二次污染,确保食品安全。
排水口检查
频率:每日营业结束后检查。
操作:清理排水口附近的碎冰或杂物,确保排水顺畅,防止积水滋生细菌。
目的:避免排水堵塞导致设备故障或细菌繁殖。
水路系统清洗
频率:每月一次(或水质较差时每2周一次)。
操作:
关闭制冰机电源,排空水箱和管路中的余水。
将专用制冰机清洗剂(或白醋、柠檬酸溶液)按说明书比例稀释后注入水箱。
启动清洗模式(若无此功能,可手动开启制冰循环运行10分钟后排水),重复2-3次直至排水无泡沫或杂质。
严禁直接用高压水枪冲洗内部,防止损坏设备。
目的:去除水垢和杂质,防止堵塞水路,确保制冰效率。
蒸发器(制冰板)清洁
频率:每月一次(或水质较差时每2周一次)。
操作:
用软毛刷清除蒸发器表面水垢或霉菌,顽固水垢可用食品级柠檬酸溶液浸泡后擦拭。
喷淋清洗剂后静置5分钟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避免使用钢丝球等尖锐工具,防止刮伤镀层。
目的:确保制冰板表面清洁,提高制冰质量。
冷凝器(散热网)清洁
频率:每3个月一次。
操作:
使用吸尘器或软毛刷清理冷凝器翅片上的灰尘,确保散热效率。
避免使用尖锐金属工具,防止损坏冷凝器。
目的:防止压缩机因散热不良导致故障,延长设备寿命。
水箱和管道消毒
频率:每月一次(或水质较差时每2周一次)。
操作:
使用食品级消毒剂(如次氯酸钠稀释液或过氧乙酸)对水箱、管道进行浸泡消毒,静置30分钟后彻底冲洗干净。
消毒后按说明书要求制作冰块,并废弃前三批冰块,防止消毒剂残留污染后续冰块。
目的:杀灭有害菌,确保冰块卫生安全。
储冰仓密封条检查
频率:每月一次。
操作:检查储冰仓门密封条是否发霉或变形,及时更换新密封条,防止冷气外泄和细菌侵入。
目的:保持储冰仓密封性,确保冰块质量。
滤网与水管检查
频率:每周一次。
操作:
拆卸进水滤网用清水冲洗,同时检查水管是否老化或堵塞。
及时更换老化或堵塞的滤网和水管,防止进水量变小导致不制冰。
目的:确保水源纯净,防止杂质进入设备。
内部结霜清理
频率:发现结霜过厚时进行。
操作:若蒸发器结霜过厚,需停机化霜,禁止用尖锐工具刮除,避免损伤制冰板。
目的:防止结霜影响制冰效率,保护设备。
安装净水器
要求:建议安装活性炭或反渗透滤芯的净水器,减少水垢和杂质堆积。
目的:硬水(高钙镁离子)易导致水垢堆积,影响制冰效果和设备寿命。
定期水质检测
频率:每季度一次(或按当地水质变化情况调整)。
操作:对制冰用水进行水质检测(特别是微生物指标),确保符合饮用水标准。
目的:防止水质问题导致冰块污染或设备故障。
